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寶寶,學習咀嚼的重要性!


寶寶,學習咀嚼的重要性!

育兒生活 2月號 NO.273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國泰综合醫院齒顎矯正科及兒童牙科專任主治醫師 楊瑞賢
攝影/桃樂絲童趣攝影
梳化/筱喬
演出/漂亮媽咪:Amanda、可愛寶寶:薛牧宸
許多新手爸媽以為,寶寶與生俱來就具備有咀嚼能力,認為這是人類的本能,因此,時候到了,寶寶自然就會動動小嘴、吃下固體食物,應該不需要特別注意或訓練。其實,咀嚼對於寶寶來說,可是得經過不斷學習與練習,並需要爸媽的協助,請跟著我們一起瞭解寶寶的咀嚼大事吧!
學習咀嚼是寶寶的大事!
    或許此時爸比媽咪正一手抓著零食放入嘴裡,另一手隨意地翻閱的雜誌,這些輕而易舉的小動作對於大人而言,不加思索就能夠辦到,但是對於小小年紀的寶寶呢?將食物放進寶寶的小嘴裡,自己就會咀嚼了嗎?


咀嚼並非是天生本能

    許多爸媽誤以為咀嚼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所以很少注意寶寶的咀嚼學習。其實,咀嚼是需要學習的!一個孩子從吸吮的乳汁到咀嚼、吞嚥各種類型的食物,需要慢慢累積咀嚼的經驗,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學會正確的咀嚼方式。
    國泰综合醫院齒顎矯正科及兒童牙科專任主治醫師楊瑞賢指出,當孩子咀嚼食物時,需要動用舌頭、嘴唇、牙齒、臉部肌肉…等各部分的良好配合,才能順利將食物磨碎或咬碎。倘若爸比媽咪在孩子發展過程之中並未提供適當的食物讓孩子練習咀嚼,可能造成許多問題。
    到底咀嚼對於孩子有何重要性呢?請專業醫師為新手爸媽來分析與探討:

Point1、攝取多元營養
    利用牙齒磨碎食物是咀嚼最基本的解釋,咀嚼除了能夠將食物磨碎,容易下嚥之外,咀嚼也能使得食物與唾液充分結合,幫助食物消化,就是咀嚼的第一作用;也能讓食物本身的味道充分釋放出來,進而品嚐到食物的真正味道,讓寶寶品嚐到食物的天然美味。此外,透過咀嚼才能讓寶寶進食的食物種類更多元化,攝取足夠營養。
    如果在副食品添加期,爸媽不重視寶寶的咀嚼能力,忽略糊狀與固體食物的給予,而一直提供流體食品,讓寶寶的口腔沒有粗食物的刺激,將可能造成不良的進食行為,進而影響營養攝取。最常見到1歲多的寶寶吃一口飯,要花上10多分鐘,含在嘴裡不咬也不吞;或是只會吃糊狀食物,遇到稍微硬一點的東西,就馬上吐出來;有些寶寶吃東西,隨便咀嚼幾下,吞下去了。

Point2、有助口腔健康
   咀嚼對於寶寶的牙齦也能產生按摩功效,當齒齦受到食物的按摩刺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牙周健康。而附著在齒面和牙齦上的殘渣也會因咀嚼分泌的唾液和肌肉的運動而得以清除。
Point3、間接影響語言
  孩子咀嚼時,臉部肌肉不斷動作,可使流向大腦的血液量增多,腦細胞間信息往來頻繁,間接促進大腦發育。若有良好的咀嚼能力,增加舌頭、嘴唇等口腔器官的靈活度,也能幫助未來學習語言的發展。另外,當孩子練習自己進食的過程之中,提高手眼協調的能力。


咀嚼能力發展階段
    隨著寶寶的年齡漸長,其咀嚼能力的發展有不同的階段性發展,爸比媽咪應該瞭解與掌握,才能補充寶寶所需營養以及藉機訓練咀嚼能力喔!

0~3個月
    新生兒一出生就具有吸吮的能力,吸吮就是寶寶成功攝取營養的第一步! 3個月以前的寶寶,因為其消化及咀嚼能力,還無法服用固態食物,只能喝液體的ㄋㄟㄋ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純母乳哺餵是最好、最天然的營養來源。
親餵母乳寶寶咀嚼能力佳?
    當媽咪親餵寶寶時,寶寶必須很專心且用力地吸吮,才能喝到ㄋㄟㄋㄟ;只要小嘴稍微鬆開媽咪的乳房,就吸不到任何乳汁了。楊瑞賢醫師表示,在吸吮動作之中,寶寶充分運用上下顎、嘴唇及雙頰的肌肉,促進各種肌肉的發達,日後咀嚼能力會較強。反之,使用奶瓶哺餵的寶寶很容易就吸到ㄋㄟㄋㄟ,吸吮力弱,今後的咀嚼能力也可能會弱。
4~6個月
    4個月大以後的寶寶,吸吮與吞嚥液體食物的動作已發展成熟,可順利喝進奶類食物,而不太容易流出來。且寶寶的腸胃消化系統也逐漸發展起來,舌頭也變得較靈活,開始運用臉頰肌肉,除了液體之外,爸媽應提供服用糊狀食物,讓寶寶有機會訓練口腔動作。
    加入副食品的添加,應該先從口感較軟的米糊、麥糊、蔬菜泥開始,以一次添加一種為原則。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哺餵的寶寶,可以延到6個月大再開始添加副食品。
6~9個月
    通常6個月以後寶寶會萌發出第一顆小乳牙,加入牙齒幫忙咀嚼,就能夠嚼碎有一定硬度和彈性的食物,而舌頭也能夠上下移動,可以將食物推到上顎弄碎,這是建立咀嚼習慣的好時機!而且,寶寶主動進食的慾望也增強,有時看到爸媽在吃東西,可愛的小嘴巴也會跟著動,做出想要嚐一嚐的表情。
9~12個月
    這階段的寶寶可能已經長了4~6顆小乳牙,可以進行利用牙齒切斷、磨碎的動作,而且口腔肌肉也更加有力了。爸比媽咪以提供寶寶更多樣化的食材,但必須先處理成適合的質地與口感,例如:小碎肉、較軟的稀飯…等。
1歲~
    基本上,滿周歲的寶寶可以與爸比媽咪吃一樣的食物了,只要幫忙將食物切成適當大小,就可以有足夠機會練習咀嚼。切勿將食物切得太細,讓寶寶嘗試多變化烹調方式的食物與味道,但是楊瑞賢醫師特別提醒爸比媽咪,注意調味料的使用,切勿太油膩與重鹹口味,以免養成偏好重口味,造成腎臟負擔。



練習咀嚼的小撇步

    當寶寶練習咀嚼時,爸比媽咪要有絕對的耐心,提供適當硬度和彈性的食物,且給予充裕的咀嚼時間。

撇步1、天然水果最好!
    將蘋果或紅蘿蔔切成條狀、片狀都很適合練習咀嚼的寶寶,提供最天然的美味與口感,除了可以讓寶寶攝取足夠的纖維質促進排便順暢,維持腸道健康,當然也能夠提高食物的接受度。不過,因為寶寶的腸道功能尚未發育完全,蔬菜類與副食品添加都必須以煮熟為原則,才能確保健康衛生。
撇步2、爸媽一起動嘴!
    有些忙於工作的爸比媽咪,為了節省時間而讓孩子長期使用奶瓶進食,楊瑞賢醫師提醒,千萬不可為了一時方便,卻錯失孩子練習咀嚼的機會。當寶寶練習咀嚼的時候,爸比媽咪可以在一邊跟著做咀嚼的動作,讓寶寶模仿,鼓勵寶寶咀嚼。
撇步3、自己動動手吃!
    除了可以拿天然的水果類讓寶寶練習咀嚼之外,麵包條或烤吐司邊…等條狀食物都蠻適合讓寶寶自己動動小手拿著吃,不過,寶寶吃東西時,爸媽應在一旁觀察其進食狀況,以免發生意外。
    已經具有握住湯匙能力的孩子,楊瑞賢醫師建議爸比媽咪就放手讓孩子自己拿著小湯匙,眼睛看著碗裡食物,舀起來,放進小嘴巴裡,這個看似簡單動作,卻讓孩子感到無比的成就感,當然他也就會更樂意一口接著一口吃下去,也能夠順便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
撇步4、菜色多樣變化!
    如果太常讓孩子吃同一種菜色,每天吃、甚至吃每餐吃,重覆性太高,也會因為吃膩而產生排斥感,建議爸比媽咪多花點心思在食物料理上做變化,即便是同一種菜色最好也能有不同的烹煮方式,讓孩子覺得每次吃到的不太一樣,就能夠提高孩子的接受度。
撇步5、切勿強迫餵食!
    當寶寶不想吃的時候,不要硬餵!尤其是剛接觸副食品的寶寶,都會將食物吐出來,大約1~2週寶寶就會逐漸習慣,爸比媽咪切勿因為寶寶吐出來而以為寶寶不愛吃,而強迫寶寶進食,造成不愉快的用餐經驗,這樣只會造成反抗的反效果喔!


別忘口腔清潔!

    在寶寶嘗試副食品之後,口腔裡接觸的食物種類增多,食物殘渣留存機會也變多,提醒爸比媽咪別忘了進食後,妥善清潔寶寶的口腔。在無牙時期,可使用乾淨的紗布、棉花棒沾點清水,輕輕擦拭牙齦與舌頭;長出乳牙之後,可以先幫寶寶用白開水刷牙;2歲之後的寶寶應逐漸學習自己動手刷牙。另外,至少每隔半年進行定期檢查。



楊瑞賢
現任:國泰综合醫院齒顎矯正科及兒童牙科專任主治醫師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牙醫醫學士
經歷:美國加大洛杉磯分校齒顎矯正科研究
      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員
* 資料來源:【BabyLife育兒生活】2013年2月號。http://www.mababy.com/

-------------------------------------

小編簡化整理:

當孩子咀嚼食物時,需要動用舌頭、嘴唇、牙齒、臉部肌肉…等各部分的良好配合,才能順利將食物磨碎或咬碎。鍛鍊咀嚼能力發展,同時也會間接影響到語言及手眼協調能力。

爸比媽咪在孩子發展過程之中必須提供適當的食物讓孩子練習咀嚼。

副食品的
練習咀嚼過程中,同時攝取多元營養 !

>>>有機認證 樂扉寶寶米餅,也非常適合讓寶寶鍛鍊咀嚼。食材本身富含天然膳食纖維及多種維生素,與牛奶及寶寶副食品搭配食用非常健康喔!

【樂扉寶寶米餅|官方網站】
http://www.levic.com.tw/products.php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文字
・參加樂扉寶寶米餅小額試吃https://goo.gl/lvLyY6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寶寶為什麼一直哭?寶寶哭鬧不休怎麼辦?10大安撫技巧報你知

寶寶為什麼一直哭?寶寶哭鬧不休怎麼辦?10大安撫技巧報你知
2016年10月12日

    資料來源
 
作者:專題記者 游亞書


寶寶說話溝通的方式就是【哭】。瞭解寶寶到底為什麼哭,對新手爸媽是個大學問,有時不得其門而入,愈安撫寶寶哭得愈恐怖,家長心更慌就更手忙腳亂,最後寶寶愈哭愈氣、愈氣愈哭,家長卻是被折磨得慘兮兮。

「每個寶寶一定都會哭!」不哭的寶寶問題才大條!成長百科鼓勵家長們,不要放棄,要愈挫愈勇,仔細觀察孩子哭聲中發出的需求訊息,找到專屬你們親子間的安撫法,不但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日後人際信任感,也能幫助孩子適性發展。

哭是寶寶的需求反應與溝通的語言表達

一般而言,剛出生的新生兒一天哭的時間平均累計起來約達3個小時,特別在6週時進入哭的高峰期,到了3個月大時哭得情況才漸漸減少。

6個月以內的寶寶哭鬧,多半是因為餓了、尿布濕了等生理因素,等到寶寶的生理需求被滿足了,寶寶就會知道「哭泣是有用的」。隨著翻身、坐、爬等生長發展成熟,寶寶會渴望被抱著,並與大人互動和探索周遭環境,有時會以假哭,並配合一些動作來尋求注意家長注意,像是發出乾哭聲舉起小手想要討抱,這時寶寶可能有某些不安感、可能對周遭某些事物有好奇心、也可能是想要和父母產生連結,都是寶寶在表達需要被關注、被愛的心理需求。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提出,嬰兒期是寶寶透過和主要照顧者的互動來建立日後人格及社會關係的表現基礎,嬰兒期的寶寶如果能感受到主要照顧者給予在生理、心理各層面完善照顧的滿足感,就能發展出信任感。日漸成長後,具有信任感的兒童將充滿希望、有自信心、富安全感、有旺盛的生命驅策力、對人能信賴,能夠按照社會要求表現目的性的行為。相反地,不信任會造成退縮性格,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反而容易有不停索求和依賴的心理。


抱著寶寶走來走去 安撫寶寶哭鬧情緒 超有效

由於每個孩子天生氣質個性的不同,以哭表達需求的方式就會不一樣。鼓勵家長在寶寶每次哭哭時仔細觀察他的哭聲,慢慢去熟悉他的哭聲以及搭配動作中所透露出來的訊息,譬如:什麼情況下會哭?哭的聲音高低?持續哭多久?哭時有甚麼小動作嗎?最後是怎麼不哭的?透過每次的觀察紀錄,試著找出最有可能原因去解決。慢慢地家長和寶寶就能培養出親子間的相處默契,在寶寶開始哭時就能很快的接收到寶寶的需求,進而以適當的方式安撫。

新手家長都經驗過這樣的歷程吧:當寶寶哭,先摸摸尿布,再查看尿布顏色提示線,是不是尿布濕了?還是便便了?或是再用手指靠近寶寶嘴唇查看寶寶有沒有吸吮反應,是不是餓了?又或者會不會是哪裡不舒服?全身摸一摸,都沒問題,那就只能把寶寶抱起來走一走。

台北醫學大學小兒科醫師張璽曾寫過一篇文章,說明日本做過一項研究:「找來幾組媽媽跟六個月內的寶寶,測量這些嬰孩的心跳、肢體動作和發出的聲音(包含哭鬧聲)。發現當媽媽將寶寶抱起來走動(carrying組)時,不論有無繼續哭鬧,心律都有下降的現象。而活動度以及發出聲響的部分也明顯地降低。…為什麼哭鬧的寶寶,抱著走來走去哄比較容易安靜下來,是一種原始的本能而不是任性要人抱。它的生理機轉是,當抱起寶寶的時候,因為身體移動以及位置的改變(由躺姿變為立姿),本體感覺傳遞這個訊息進入腦中,接下來藉由副交感神經及小腦產生心跳變慢、動作降低和保持安靜的生理變化。不過這個冷靜反應是暫時性的,如果讓寶寶哭鬧不休的原因沒有移除,寶寶在冷靜完之後還是會哭鬧的。」(張璽醫師原文網址)


家長有耐心 檢視寶寶的需求表達 安撫才能有效

如果讓寶寶哭鬧不休的原因沒有移除,寶寶在冷靜完之後還是會哭鬧的。因此,判斷引起寶寶哭鬧情緒的原因就非常重要。

一:生理層面需求滿足沒?

討厭尿布濕濕重重臭臭,哭哭

Tips 1:只要寶寶尿尿或便便,家長要勤勞盡快幫寶寶替歡乾淨的尿布。

很多品牌尿布都有貼心設計,在尿布“外側”有顏色顯示條,讓家長能夠很迅速判斷寶寶是否有尿濕的現象。

也有可能是寶寶便便,沒有立即清潔乾淨,寶寶也會不舒服哭哭,只要家長鼻子無過敏無鼻塞應該很快就能聞到異味,盡快幫寶寶換尿布。

Tips 2:屁屁擦乾淨,才不會有紅屁股和尿布疹

換尿布時,記得要幫寶寶的屁屁擦乾淨,或以清水沖洗乾淨再擦乾淨。「尿布疹」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病,由於寶寶尿濕或大便在尿布裡,使細菌滋長分解尿液產生氨,造成皮膚刺激所致。家長請參閱小兒科醫師黃瑽寧撰寫的「瞭解尿布疹有四大類才能對症下藥」文章。

小兒科醫師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也提醒:大部分屁屁膏是在確定為尿布疹時才用的,不是每天「防止大便沾到屁股」用的,家長使用時要注意成份標示。

Tips 3:掌握寶寶解尿的頻率也很有幫助喔

掌握寶寶解尿的頻率或時間,可以在一定時間,提前協助寶寶排尿,或在第一時間將寶寶的濕尿布換掉,能夠有效減少寶寶因排尿引起的哭鬧。

寶寶肚子餓,所以哭哭

Tips 1:新手家長一定要記得寶寶每次喝完奶的時間和頻率

一般來說,喝母奶的寶寶,喝得次數較為頻繁,一次的量也沒有配方奶來得多,喝母奶的寶寶通常餵了1、2個小時就開始哭,喝配方奶的寶寶距離下一餐的餵食時間則約3~4小時左右。寶寶差不多將上一餐消化完畢後,肚子就會開始感覺到餓,也就會開始哭。

Tips 2:將手指頭靠近寶寶的嘴唇,寶寶如果有反射性的吸吮動作,就表示寶寶肚子餓了。

寶寶開始長牙,也會痛痛哭哭

Tips 1:寶寶六個月大起進入長牙階段,牙齦會覺癢癢的,喜歡咬人或咬東西;有的寶寶牙齦的邊緣會有一圈紅紅的發炎現象,稱為「萌牙性齒齦炎」,寶寶會疼痛不適,因此容易煩躁哭鬧。

Tips 2:家長可以添購「咬牙器」讓寶寶咬。如果寶寶哭鬧很嚴重,可以使用冷敷袋或冷毛巾,幫寶寶的臉頰進行冷敷。

寶寶有大鼻屎或鼻塞,不舒服會哭哭

Tips 1:小寶寶在兩個月大以前,只會用鼻子來呼吸,用口腔來呼吸是後來才慢慢學會的,所以鼻塞會比較難過。

Tips 2:寶寶鼻子有一些鼻屎是正常的,家長只要清掉在鼻孔處可見的鼻屎鼻涕,讓它們不要妨礙呼吸造成鼻塞即可。

Tips 3:可以用熱毛巾來敷鼻子,或是以寶寶棉花棒沾寶寶油、凡士林、橄欖油,避免寶寶感到乾澀的摩擦不舒服感,以轉動方式輕輕將鼻屎帶出。記得不可太深入鼻腔以免傷害鼻黏膜,也不要過度清潔造成敏感刺激。


衣服穿太少或穿太多,都會不開心哭哭

Tips 1:寶寶衣服穿得過多太熱,會穿得過少太冷,都會讓寶寶不舒服,試著想想大人也是有一樣的生理反應呀!

Tips2:若是寶寶穿得過少,手掌摸起來會冷冷的;穿太多時,身體各部位會出現流汗的現象。

Tips 3:別以為寶寶出現蘋果臉很可愛,可能就是寶寶穿得太多,體溫過高。

Tips 4:摸摸寶寶的脖子後面,感到溫熱,沒有出汗,就表示寶寶衣服件數穿得剛剛好。

環境不舒服,寶寶也是會哭哭的

Tips 1:空氣中的刺激物,例如:香煙味、痱子粉、驅蚊花露水、油漆等,可能使寶寶的呼吸道發生過敏、阻塞,寶寶就會以哭鬧來反應身體的不舒服。

Tips 2:室溫要控制在26~28度,天氣太冷或者太熱的時候要開空調,調節溫度。

Tips 3:寶寶需要良好的睡眠環境,避免把寶寶放在嘈雜的睡眠環境,大人聊天聲音要放低、電視機音量要調小、如果窗外是車潮喧囂聲請關上氣密窗,並盡量配合寶寶的作息,讓寶寶在固定的環境與時間來入睡。

主要照顧者不對,寶寶特敏感,就哭哭了

Tips 1:寶寶已經認得人之後,如果主要照顧者有變動,抱的方式、呼喚的聲音、身上的氣味與安置的環境突然改變,寶寶都會很敏感,安撫效果通常都不佳,可能需要2~6天不等的一段時間來適應。

Tips 2:與寶寶接觸最親密的人,情緒不穩定,變化劇烈的生氣、憂鬱、焦慮,這些突如其來的情緒往往很容易“感染”給寶寶;甚而家庭關係變故、家庭成員之間發生衝突,都會使寶寶情緒緊處於張狀態,而有哭鬧情形。


二:寶寶生病身體出狀況了

寶寶哭鬧家長應該要盡量去安撫,如果發現滿足了基礎生理需求,寶寶仍舊哭個不停,持續哭泣達數十分鐘以上,家長就要開始懷疑是不是有便秘、脹氣、拉肚子等腸胃道問題的困擾。

腸道問題

在寶寶未滿四個月之前,其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所以造成腸道蠕動不規則,容易蠕動過快,糾結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家長請參閱小兒科醫師陳俊仁撰寫的「判斷寶寶腸絞痛的333原則以及處理方式」文章。

發燒

人類體溫中樞設定的體溫一般為37 ℃。發燒是由於各種不同的外來細菌、病菌等感染入侵身體,大部分的小兒發燒是感染因素造成的,而其他非感染因素造成的發燒則比例很少。寶寶體溫超過38℃才為發燒。。家長請參閱小兒科醫師許振東撰寫的「處理寶寶發燒的正確態度和方法」文章。

三:心理層面需求滿足沒?寶寶就是需要陪伴

只要有家人在身旁,聽聽熟悉聲音、聞到熟悉的味道,通常都能讓寶寶產生安心的感覺。有的寶寶會大哭、大叫,可能只是單純地想要或喜歡家人的陪伴。另外,有的寶寶自己玩到很無聊時,也可能哭鬧,只為了吸引家人的注意。

建議家長每天抽出一段時間,專心陪著寶寶玩耍、說話;如果可以,最好是有兩位主要照顧者,輪流照顧,分擔壓力,寶寶也能同時和不同的主要照顧者培養親密關係。

寶寶哭鬧10大安撫技巧

每個寶寶在哭鬧時所期望被安撫的方式不同,有的寶寶需要你跟他說說話,有的寶寶需要抱起來僅靠在胸前給予安心感,有的寶寶需要以輕拍、輕搖或是抱著走動等方式來舒緩情緒,有的寶寶需要有聲音或者是會轉動的裝飾玩具來轉移寶寶注意焦點。

成長百科最後要分享給家長們安撫寶寶的十大技巧:

1.使用包巾舒適地將寶寶包住,讓寶寶有如回到媽媽子宮內的安心感。

2.輕輕吹口哨或發出微微噓聲、開慢速吹風機或電扇、播放類似胎音的聲音,讓寶寶感覺到有如在子宮內的嘶嘶聲。

3.輕聲和寶寶說說話、聊聊天,或輕柔唱歌給寶寶聽,並同時輕拍寶寶的身體,鎮定寶寶情緒。

4.給寶寶新鮮的玩具,有聲音或者是會轉動的裝飾玩具來轉移寶寶的情緒。

5.播放寶寶平日最喜愛的、最有興趣聽的安撫音樂或兒童故事CD。

6.雙手像按摩般輕摸寶寶的臉蛋、背部、腹部和腳,長時間輕撫的安慰效果其實大於短暫拍動的效果。

7.將寶寶緊抱在胸前,讓寶寶有安全感而停止哭泣。

8.抱起時,盡量將寶寶的腹部朝向大人,親子接觸的溫度也能給予寶寶安心感。

9.幫寶寶洗個溫水澡,流水聲以及和媽媽的皮膚接觸會讓寶寶很安心。

10.開車帶寶寶繞一繞,感覺很類似子宮內的震動與聲音,他會很快就睡著。


本文圖片1來源flicker
本文圖片2來源flicker
本文圖片3來源flicker
本文圖片4來源flicker

文章來源:網路轉載 (若有正確的文章來源,歡迎提供參考,謝謝您)

--